淮北高新区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
一、坚定不移抓好双招双引,加快产业集聚增活力。
1.创新招商模式。切实发挥铝基高端金属材料、汽车零部件、现代纺织印染三大主导产业优势,围绕主导产业配置资源、汇聚人才,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、基金招商、以商招商。坚持“抓大不放小”“喜新不厌旧”,激发平台公司活力,导入产业链关联项目,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,同步服务推进本地优质企业扩产能、上项目。
2.加强项目研判。围绕全年目标任务,细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,组建专业招商队伍,深耕重点区域驻点招商。建立健全项目研判机制,强化招商引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评价,聘请专业咨询机构,通过自行研判和专业评审机构研判相结合,定期召开项目集中研判会议和招商引资调度会,切实提高招商精准度。
3.壮大产业集群。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,坚持龙头企业带动,串链成群、集聚发展,进行错位发展。依托高标准建设印染中心。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,着力招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。密切关注未来产业,超前布局低空经济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项目。
4.加快项目建设。发挥企业服务中心功能,确保各项要素和各种审批提前介入、高效运转,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、按期纳统,确保开工项目应统尽统、颗粒归仓。
二、坚定不移抓好深化改革,勇于自我革命增动力。
1.深化干部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。优化调整绩效考核体系,制定年度绩效考核办法,把绩效工资与目标任务完成度挂钩,确保压力层层传导、责任层层落实。聚焦督查重点,全程跟踪督办党工委会议、月度例会、领导班子碰头会安排部署的各项重点工作,每月定期通报。建立“决策督办+跟踪落实+考评奖惩”闭环管理机制,加强结果刚性运用,树立实干导向。打通雇员考核晋升渠道,出台高新区雇员管理办法,完善薪酬激励机制。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度,让有为者优位、无为者让位。做好雇员培养培训计划,提升雇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。
2.优化为企服务机制。理顺涉企服务机制,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服务大厅,加强窗口人员管理考核,提升涉企服务效能。建立“红黄绿”三灯预警机制,严格考核开工率、竣工率,每月例会定期通报。深化联系和走访企业常态化机制,每年至少举办2期企业家座谈会、4期涉企服务专题活动,主动收集企业诉求,帮助纾困解难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
三、坚定不移抓好要素保障,完善园区建设增效力。
1.积极向上争取资金。。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扶持资金,合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。因地制宜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园区发展实际的基础设施项目,形成远近结合、梯次接续的储备格局,重点谋划建设纺织印染产业园、新能源制造产业园(一期)、等多个项目。
2.提升园区承载能力。加强与央企合作,序时推进园区配套项目高质量建设,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。加快建设园区微电网,进一步提升水、电、气、热等要素保障能力。严把项目投资、能耗、环保、亩均税收等准入条件,按照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的原则,多措并举满足重点项目用地、能耗等需求,优先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开工。
四、坚定不移抓好科技创新,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1.建强创新平台。对标省市创新平台建设标准,支持重点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平台,争创省企业研发中心、省重点实验室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,加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。
2.培育创新主体。加快高企培育扩面增量,坚持挖潜量、保存量、扩增量,构建梯度培育机制,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。
五、坚定不移抓好园区稳定,为高质量发展增定力。
1.高质量安全生产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持续开展“园中园、厂中厂”专项整治行动,加强校园、食品药品、产品质量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,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风险隐患,加快整治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。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、疏散逃生演练和最小单元应急演练等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。
2.高水平环境保护。高质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、水环境综合治理,坚决淘汰不符合产业导向、安全环保要求的落后企业,不断提升污水处理、危废处置能力。开展园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,提升园区整体形象。
3.高效率联合执法。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,强督查、重服务、严整治、控源头。推动联动执法,实行综合查一次,进一次门、查多件事,落实入企检查执法备案制度,减少打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。统筹安委会和环委会工作,定期召开会议,动态邀请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会,压实企业主体责任。